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
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
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100年来,
一批批党员光荣地加入党组织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
编者按:有些事就在我们身边,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不留痕迹;有些人就在我们周围,在基层工作的路上默默耕耘,他们凭着一颗"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用点滴行动感染和带动着身边的人,今天就让我们搭乘"党史教育"的列车走进不平凡的普通人。
2010年,在外地漂泊务工十几年的凌彦军决定回到生养他的家乡余坪镇新庄村。回乡的那天刚好下雨,老父亲骑着摩托来车站接他,家乡的春雨令人心醉,可一条泥泞不堪的机耕路,却让还没到家就满身泥水的凌彦军心情沉重。
见识过大城市车水马龙的他,深知,要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路必须修。下定决心的他首先说服了村上的党员,然后挨家挨户给村民做工作,并带头发动本组群众自筹30余万元,仅三个月,完成了第一条长达2.7公里纯由村民自筹自建的组级道路硬化。
因成功集资修路,村上党员群众一致推选时年42岁的凌彦军成为村委干部,负责全村道路硬化建设等项目。但修一条组级路和修整个村的路情况完全不同,资金需求、施工时间、质量要求等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更麻烦的是,因对修路的意义认知不够,且修路势必影响出行,村民们总是不愿配合,甚至跟施工队闹了几次矛盾。作为村干部的凌彦军知道,村庄发展不能只依靠上级党委、政府支持,更需要老百姓的自力更生和积极配合。在一次党员干部会上,他提出的项目困难和解决方案,得到所有参会人员的赞同。会后,白天挨家挨户沟通、协调矛盾,晚上开会讨论进度和商议对策,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他们的行动终于获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大家开始积极配合,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经过几年的建设,全村7个组通村通户公路硬化全部完成,彻底告别了几年前的泥泞和灰尘,也为村子里的乡亲父老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凌彦军当选新庄村党支部书记时,正是脱贫攻坚最艰难的时候。
“扶贫先扶志,只有抓党支部建设增强凝聚力,才能增强贫困群众能脱贫、真脱贫的信心。”为了更好地帮助143户建档立卡户战胜贫困,凌彦军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遍访贫困户,了解真实情况,也把“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的思想传播开来并鼓励贫困户主动就业和发展生产。因凌彦军几年来在村上的贡献,村民十分信服他,凌彦军耐心地向村民们剖析扶贫政策和村集体发展规划并承诺会竭尽全力支持,村民们纷纷动起来了:吴某春,从一无所有到现在养殖黑山羊200多头,年收入达到20万;吴某忠,上有老下有小,从小规模养殖到现在收入30万;李某华,村里出了名的单身懒汉,也在村部的帮助下养了十几头黑山羊,一年有三四万收入......
借着县发改局提出光伏扶贫项目的春风,2017年新庄村也建立了一座光伏发电站,每年都能给村民带来分红;随后又新建小学教学楼让村子终于有了完小;最后在党政府的支持下,新庄村崭新的村部建筑也在山群中完工。现在走进村子,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条条干净整洁的乡间公路和一栋栋别致多样的农家小楼,新庄村也被列为平江县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2012年,得知自己的入党申请获得党组织同意后,凌彦军很激动地说:“我爸爸就是党员,以前在外面打工,对党的概念比较模糊,回乡后修路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党组织给了极大的支持,通过一年多的村委工作,更深切地明白了家国不易的道理,所以对党很憧憬并希望成为其中一员,现在如愿以偿,我会做好这份事。”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我应该为农村发展贡献些自己的力量。身为党员更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平实的语言透露着坚定。
责编:朱玲
来源: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
分享到